目前的子平法,源于南宋时期的徐子平,如果能找到徐子平的文章,并深入研究,当然最好了。
目前我们能接触到的子平法,其实都源于徐大升,而非徐子平,所以有必要多去研究徐子平本人对子平法的论述。
经过我的仔细搜寻,发现徐子平留世的文字并不多,以其注解的《三命消息赋》最为完备,《三命消息赋》作者是珞禄子,原文非常简洁但难以理解,历来为此文做注解的人非常多,元朝新编版书籍《四家注珞琭子三命消息赋》里,就有包括徐子平在内的四位易学名家为其做注,四人的注解角度不同,理论更是差异巨大,后来《三命通会》的作者万民英,也为其做了注解。
既然是研究子平法,那我们就以徐子平的注解为主,参考万明英的注解,去探究子平法的本来面目,希望能有所得!
解读中除了分析原文,还会有个人的延伸思考。
发布于公众号上的解读,仅分析原文。
而解读的延伸思考,将做为学员福利,发布在学员专区,请学员朋友们注意查看。
解读不等于翻译,翻译,就好比把一瓶好酒兑上水,就索然无味了。所以我的解读会加入很多自己的理解,加入很多自己的观点,哪怕解读错误,也要有所感悟,犯错不可怕,失败乃成功之母,犯的错越多,水平提高得也越快。
【原文】
元一气兮先天,禀清浊兮自然;著三才以成象,播四气以为年。
【徐子平注】
元者,始也;一者,道生一冲气也。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以看命法论之,如人初受胎月在母腹中男女未分。以四柱言之,则知人本命也,尚未有生月日时,即贵贱寿夭未分。故云:一气。以大道言之,则混一气而生育天地也,主祖宗之宫也。
阴阳既分,清气为天,浊气为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以命术言之,则如在母胎中以是成形,男女已分也。以大道言之,天地分也。以四柱言之,则生月是也,主父母宫。
天地人为三才,以命术言之,是人生日是也。乃人身自得之宫。看下临何宫分也。
四气者,布木火水金以为四时,各旺七十二日,土旺四季,各旺十八日,故为一年五行之休旺也。以看命论之,是人生时也。以四柱论之,本命生月生日生时四柱也。每一宫有三元,有天元、人元、支元。生时主子孙也,更看生时天元不居休败,居于旺相,则佳矣,死囚则见多而晚成。
【解读】
三才,徐子平认为是天地人,也就是我们习以为常的天干、地支、以及地支藏干。
而万民英则以三命来解释三才,认为天干为禄,也称为天元,地支为命,也称为人元,而纳音为身,称为地元。
显然,万老认为这里的天地人并非我们目前习以为常的天干地支以及地支藏干。
从后文来看,徐子平所谓的“天地人”,确实是指的天干、地支、以及地支藏干。
徐子平以先后天生成的理论,比喻人的出生,年柱犹如先天一气,为祖宗之宫位;月柱犹如男女交媾,一气而分天地,此时婴儿尚未出生,在母亲肚里,但已成形,男女已分,为父母宫;日柱则犹如有了天地而生人,代表日主本身;时柱则为子女之宫位。
原文中“看下临何宫分也”,是指的看日干临于坐下是何宫,还是看临于时支是何宫?有待商榷,疑似后者。
原文中“更看生时(此处或有断句)天元不居休败,居于旺相,则佳矣,死囚则见多而晚成”,此处有异议,是说时干在时支不居休败?还是说日干在时支不居休败?还是财官甚至所有天干呢?如果只从上下文来看,应是前者,但直觉告诉我不一定,因此这里存疑。
此段文字的最后几句,读起来不通畅,疑似排序有误,待全文理解后再做议论。
您好,本帖含有特定内容,请登录后再查看。
登录 或
注册